首页 > 澳臻移民>精英移民美国为什么也找不到工作

精英移民美国为什么也找不到工作

2022-12-02 08:15:55    1 次   作者:admin   在线咨询

最近几年来,有很多中国精英以杰出人才的身份移民美国,移民到美国之后。他们也发现自己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介绍一下精英移民美国为什么也找不到工作。

洛杉矶周边的一些小城,近年来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大陆新移民,以至一些城巿居民中,华人占了50%还多。

在这里,普通话几乎畅行无阻,绝大多数服务机构都有大量的华人雇员,如果不和政府机构打交道,不会英语也难不倒你。

入夜,闪着中文霓虹灯招牌的餐馆人头攒动,有时连停车都一位难求,这在美国是不多见的。

某次,我应约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座中有大半都是来自祖国的文艺界人士,演员、导演、作曲、指挥、美工等等,我在银幕上看过他们的表演,在报纸上读过他们的报道,如今却在美国见到了真人。

但席中所谈话题,和美国没什么瓜葛,就像是在国内的餐桌上,房价是永远的话题;接着是谁谁谁为什么没来,原来是回国内拍片子去了,可出场费却是小鲜肉们的百分之一;然后愤怒声讨一片:要演技没演技,要人品没人品,我们当初大红那会儿,他们还没出生呢。

我知道,他们都是以“杰出人才”身份移民美国的,但显然,在这里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改行,势在必行

“杰出人才”移民近年来在大陆开始兴起。这是美国移民法规定的职业移民“第一类优先”类别,每年大约有4万个签证,占签证配额的28.6%。它因审批时间短(一般15天就有回复)、省费用(律师代办1-3万美金不等)、没有英语要求、不需要申请劳工证,就可以直接获得绿卡,被认为是移民中的“高速快车”。

当然,它是有要求的:“人才”包括科学、艺术、教育、体育和商业五大类,涵盖了各行各业;同时你还要足够的“杰出”。如何“杰出”法了?有移民公司说你要在本行业全球排名前50才可。这显然高估了,哪有那么多的前50啊。

事实上,享有国际性和国家级声誉,其成果和贡献在该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的专业人士即可。它列出了十个条件,满足其中三个要件就可以申请。这就宽泛多了。尤其对中国人来说,近年评奖泛滥,桂冠满天飞,个个都打着“中”字旗号,俨然都是国家级;再加上各种媒体报道(网络消息也算),就等于在该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律师当然功不可没,他熟谙审批者标准,尽量放大当事人的优点,以最好的文字表述去满足审批者的要求。

所以,近些年,我们看到不少的中国“杰出人才”移民美国,他们当中固然不乏佼佼者,但也有不少属于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算不上多么“杰出”。因受限于语言、文化,尤其是非理工技术性的文科人才,到美国后,要想继续在自己的领域里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很难了。

早些年,我们从《北京人在纽约》里,看到了大提琴师王起明不得不从最底层做起,而他的艺术梦早就让位于严酷的生存需求,这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陆移民在美国的真实图景。

在国内贵为影后的陈冲,来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中餐馆刷盘子,等到她在好莱坞立住脚根,再到中餐馆用餐时,遇到同是明星的朋友在端盘子,陈冲对着有点尴尬的同胞说:没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但像陈冲这样的幸运者寥寥无几。而且陈冲是先留学再移民,已没有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而那些以杰出人才移民的艺术家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且不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让他们很难融进美国的主流文化,而且在美国这样一个全球人才汇聚之地,你的“杰出”并不具有竞争力,所以,他们要么改行告别自己的艺术梦:

你曾是舞蹈家,可以去舞蹈培训班做老师;你曾是美术师,可以做家教,教孩子们画个画;你曾是演员,可以去中文培训班发挥你字正腔圆的优势等等,总之,你将告别你心爱的职业,重新规划人生。

要么,你什么也不做,在蓝天旭日下,尽享你的休闲生活。因为近年的新移民们,不少人已财务自由。你卖了北京一套房,就能在这儿买下3幢别墅,一幢自住,两套出租,生活自在其乐。

当然,你也可以回到国内继续自己的演艺生涯,但受绿卡的限制,你每年必须在美国停留半年,只能在中美两地之间候鸟似地来回奔波。这便是我们在某些众星云集的大片里,何以看到那么多持有外国绿卡的同胞们。

不止演艺界,大凡人文学科的杰出人才移民到美国,都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问题。作为英语为非母语的作家和学者,你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在美国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文章的水平,而且文化的融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速成的,它需要积淀。

我认识的一位文化界朋友,在国内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来到美国后,只能为当地的华文报刊撰文赚稿费。你知道,华人在美国只占2%的人口比例,华文媒体自然边缘而融不进主流,你的文章就谈不上什么影响力。

这也是那些以杰出人才移民到美国的内地媒体人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首先语言关和英语写作能力,阻止了你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大门;而当地中文媒体也不需要太多的记者——它的中国消息都从内地、香港和台湾报刊摘抄而来,本地新闻又主要关注华人群体,可想而知,这能有多少新闻可做?再加上现在传统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记者大多成为所谓的专题记者,就是为广告商撰写商业软文。你以为到了新闻自由的环境,但却写不出真正的新闻。改行也就势在必行。

标签: 本篇文章没有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