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本该是庆祝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日子,结果被央行推出人民币大额现金交易从20万降到5万的消息拉入谷底。
一切来得太突然,一切的信息量都如此之大,到底怎么回事?别急,让我们细细来看。
央行发布了最新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其中最大的修改就是以后如果你单日交易超过5万人民币,或者1万美元,都要被当成大额交易被报告,而之前的标准是20万人民币。这个标准从2017年1月日正式实施。
来看看2017年1月1日要开始执行的《管理办法》变化:
新规定变化
☑ 第一、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调整了金融机构大额转账交易统计方式,并将可疑交易报告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 第二、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在机构适用范围上新增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贷款公司”。
☑第三、明确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要求,新增建立和完善交易监测标准、交易分析与识别等要求,同时删除原规章中已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可疑交易报告标准。
☑ 第四、对交易报告要素内容进行调整,增加“收付款方匹配号”、“非柜台交易方式的设备代码”等要素,删除“报告日期”、“填报人”和“金融机构名称”等要素,设计了要素更加精简的《通用可疑交易报告要素》。
你的交易被报告意味着什么呢?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交易金额达到了5万人民币或者1万美金,那么你的信息将会倍进行人工分析,如果觉得你的行为有洗钱的可疑,那么你的身份特征、交易特征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
换句话说,如果你有5万美元要汇到境外,以前只需要汇一次,现在需要至少汇5次,客观上增加了汇款成本和难度。
解读:其实影响并不大
政策一出,“个人购汇不得再用于境外购房及投资”的消息不胫而走。
针对此消息,外汇局指出,“当前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下个人对外投资只能通过规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实现。除规定的渠道外,居民个人购汇只限用于经常项下的对外支付,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保险以及咨询服务等。”
事实上,个人购汇政策没有变化。此次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并未缩减个人购汇的用途或调整购汇额度,而是对前期政策的落实进行更为细化、精确的管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外汇局
一是细化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是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
三是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对于境内个人经常项目下真实的购汇需求,如旅游、留学等,外汇局表示,境内个人凭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真实性购汇需求申报后,可直接在银行办理5万美元以内的购汇;
5万美元以外的经常项目购汇,凭有交易金额的真实性证明材料办理,不存在任何障碍。“出境旅游,可以在便利化额度内按需购汇,也可在境外使用银行卡消费,用汇不受影响。”
总结而言就是说:
首先,政策本来就有,只是再次拿出来强调一下;
第二,5w美金结售汇以内只是多了个申报选项而已;
第三,主要针对的是每年都是50w/100w美金以上出境的客户。
一位股份制银行表示,报告起点降低并不意味着超过5万元的交易容易受阻,银行仍会正常受理,但会对一些高频小额的资金往来多加监测,新规主要扩大银行的监测范围,但对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
海外移民、房产依然是2017年主流
不过,这一场“斗智斗勇”的资金转移大戏,其实说到底都是部分民众还没有消除把钱留在中国的不安全感。加上近期人民币的一路贬值,更加深了部分民众资产“走出去”的意愿。
事实上,目前在部分民众的意识里,哪怕钱躺在银行里,都不安全,只有转移到了国外,才算真正的“落袋为安”。
高净值资产人群中,有人选择加快移民步伐,毕竟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采取外汇管制的国家;有人选择继续购置海外房产,尤其是海外房产不被列入CRS之后。
李嘉诚在一片“叫骂”声中“出走”,马云和他的大股东蔡崇信在阿里巴巴上市前,一起给新加坡一个慈善机构捐了241亿美元。以他们的智慧,早就看清了这其中的奥秘。
上一篇:澳洲移民政策注意事项
下一篇:澳洲移民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