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聚合>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希腊和古希腊的区别)

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希腊和古希腊的区别)

2022-12-28 12:17:35    494 次   作者:华智宇    在线咨询

你能知道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这个东西,说明你已经比别人更早地学习这个知识了,但你知道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更深层的问题吗?很多人来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兴趣,还是为了钱。我看为了兴趣的比较少,大多数都是为了钱。大家都明白,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成功的几率特别小。不管那个行业,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也不例外。

希腊的首都在哪

雅典(古希腊语:α θναι,英语:Athens)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概况

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位于希腊半岛东南的阿蒂卡平原。 西北和南面临科林斯湾和萨罗尼克湾。东北西三面山地环抱,山麓地带接近城市边缘。

拥有5000多年建城历史的雅典,历史遗迹丰富。古代雅典是西方文化的源泉,雅典人对艺术、哲学、法律、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说雅典是以传说的历史故事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整个市区的东北部,是政治文化区,西南及港口一带是工商业区。雅典位于东地中海各国航运与航空中心。外港比雷埃夫斯海轮辐集,几乎全斩对外贸易都在此进出。城市饮水则由远自东北的马拉松水库供应,那里有世界少见的大理石水坝。雅典是希腊的古文物中心,至今仍保存着很多古代文化遗址,雅典的博物馆世界驰名。山海掩映、阳光璀璨,每年有700多万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

雅典的气候条件:雅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7月和8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奥运会举行的8月份的白天平均温度为29-35℃。温度最高时甚至可连续数日达到40℃。8月份的平均湿度为47%,是一年中最干燥的时期,月降雨量仅7mm。此期间的风力是全年较高的季节,会达到7级,风向通常为北风。

景点:希腊民俗艺术博物馆,希腊国立考古博物馆,无名战士纪念碑,卫城,哈德良拱门,古安哥拉遗址,奥尼索斯剧场,贝纳基博物馆,拜占庭博物馆奥林匹亚宙斯神殿.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名字的由来

在古希腊语中,雅典为θναι (Athenai),又称θην (Athena)和θνη (Athene),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城市的名称是一个复数形态,是因为它由几个部分组成。19世纪,θναι正式成为城市的名字。

历史

雅典是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公元前1000年,雅典成为古希腊的核心城市。从公元前9世纪晚期到8世纪初,雅典已有贵族的豪华墓葬,铁器和青铜生产也发展迅速,达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程度。梭伦是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庇西特拉图是他的继任者。在他们统制时期,雅典工商业有显著发展。公元前5世纪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

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爆发,波斯在几个大的战役中都遭到失败,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缔结和约,战争才结束。公元前431年6月,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历时二十余年,以雅典失败告终。

中世纪雅典开始衰落,拜占庭帝国统治期间又得到复苏。在圣战期间,雅典由于和意大利的贸易往来而兴旺繁荣。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雅典再次衰落。19世纪,雅典成为独立希腊的首都。1920年代,由于战争的爆发,大量来自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难民涌入雅典,也使雅典的人口得以膨胀。今天大约有一半的希腊人口生活在雅典。

地理位置

雅典位于阿提卡的中心平原地带,四周群山环绕。西面是艾加里奥山,北面是帕尼萨山,东北面是彭特里山,东面是伊米托斯山,西南面则是圣罗尼克湾。雅典的地理结构导致逆温现象,也是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美国洛杉矶和雅典有相同的地理结构,也有类似的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空气质量,逐步见到成效,如今雅典市内已经不太能见到烟雾。

气候

雅典位于地中海气候带和高山气候带的交界点,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从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有大量的降水;夏天则降雨量很小,通常为暴雨或雷暴。由于雅典地处雨影区,因此雅典和欧洲其它地中海气候的城市相比是非常干燥的。北部郊区的丘陵地带气候略有不同,冬天的温度更低一些,降雪也相对多一些。雾在城市中心并不多见,但是在东面的伊米托斯山周边地区较多。

雅典几乎每年冬天都会下雪,春季和秋季是理想的观光旅游和举办各种户外活动的季节。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C。每年7月8月期间偶尔会有热浪,最高气温超过38°C。

2007年6月27日,雅典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温度+46.2°C,即115.1°F。2004年2月暴风雪期间,雅典天文台观测到的最低温度为-10.1°C

雅典气候温和,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暖潮湿,夏季少雨,阳光充足,年平均最低气温为0℃,最高气温为37℃

行政划分

雅典从1832年希腊独立战争结束后一直是希腊的首都。雅典是阿提卡大区及雅典州的首府。

阿提卡地区

雅典阿提卡地区是希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下设四个州,包括雅典州、东阿提卡州、比雷埃夫斯州和西阿提卡洲。总面积为3,808平方公里。

雅典州

雅典州的主要城市有雅典、比雷埃夫斯、珀里斯特拉和卡利地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选举产生的市长。

雅典市

雅典市的7个主要街区雅典市一共分成7个区。区的划分主要是为了行政上管理的目的。而雅典人还是喜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划分区,每个区有自己不同的历史和特征,这些传统的区包括帕格拉提(Pangrati)、阿木比劳克比(Ambelokipi)、伊哈瑞亚(Exarhia)、上/下帕提塞亚(Ano and Kato Patissia)、丽塞亚(Ilissia)、上/下佩特拉洛纳(Ano and Kato Petralona)、佩特拉洛纳(Petralona)、梅茨(Mets)、科隆纳其(Koukaki)和科普瑟里(Kypseli)。

人口

雅典人口的官方数据为745,514,整个大都会区为380万(包括郊区)。而实际上的人口要比这个数字高,因为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时,很多雅典的居民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在当地注册。并且雅典还有很多没有注册的移民,他们大多来自阿尔巴尼亚和其它东欧国家。

城市最早建址在雅典卫城所在的山上,当时比雷埃夫斯港还是一个独立的城市,如今已经和雅典连成一片。城市在50年代和60年代扩张很快,在这个时期希腊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古代希腊的重要城邦,位于希腊中部。

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雅典 雅典城所在的阿提卡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青铜时代遗址多有发现。在雅典卫城境内发现了迈锡尼文明时代(约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至前12世纪)的宫殿遗址。史学传统认为,雅典原是伊奥尼亚人居住的地方,当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时候,这里迁入了大批来自其他迈锡尼文明中心的移民。在迈锡尼文明时代产生的雅典国家是否随着整个迈锡尼文明的衰落一度消失,传说中的提修斯把阿提卡境内诸小邦联合成统一的雅典国家的活动何时发生,目前学术界意见不一。现有的片断文字材料表明,在公元前700年左右,阿提卡全境已经形成以雅典城为中心的统一的奴隶占有制国家。

公元前8世纪,王权衰落,政权由氏族贵族执掌。公元前682年起,执政官一年一选。公元前7世纪形成了由9名执政官分别掌管国家最高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事务的局面。当权的氏族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剥削和奴役贫困的氏族成员,甚至把他们卖到外邦为奴,引起普通氏族成员日益强烈的不满。

公元前 632年,出身氏族贵族的基隆企图夺取政权,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失败。公元前621年,执政官德拉古把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氏族贵族的权力。公元前 6世纪初,氏族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公元前594年,由双方共同选出的仲裁人梭伦实行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见梭伦改革)。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7世纪末~前527)及其后裔的僭主统治(公元前560~前510,中有两次间断),客观上打击了氏族贵族,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公元前 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从希波战争到丧失独立 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希腊诸邦进行了数十年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雅典在希波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一跃成为公元前478年建立的提洛同盟的首领。这大大促进了雅典奴隶占有制经济的发展,引起雅典公民内部不同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公元前462年(或公元前461)厄菲阿尔特和伯里克利所领导的改革。这次改革剥夺了由卸任的执政官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即贵族会议)的权力,将其分别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使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军事殖民制度、各种社会公益捐献和对公民的津贴以及大兴土木,使占公民多数的小生产者享有得到一定保障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公元前443~前429),雅典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臻于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国和主要文化中心。(见彩图雅典卫城(最高处的建筑物为帕特农神庙))

公元前 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404年战争以雅典失败告终(见伯罗奔尼撒战争)。提洛同盟瓦解。雅典一度屈从于斯巴达。公元前404年民主政体被推翻,“三十僭主”肆虐一时。公元前403年民主政治得到重建。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雅典利用波斯和忒拜等希腊城邦与斯巴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自己的势力,于公元前378年建立了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一些发展;但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剧,矛盾加深。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起,新兴的马其顿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在色雷斯和黑海海峡地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雅典的独立和安全。雅典内部反马其顿派和亲马其顿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派交替占据上风。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之役,马其顿击败了希腊各邦的反抗,从而确立了对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邦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与马其顿战于拉米亚,结果失败,附属于马其顿,从此完全失去政治独立,民主政体名存实亡。公元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版图。

古代雅典文化、科学上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的希腊世界,而且对罗马和后世的欧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统治时期,雅典虽然长期保留了重要文化中心的地位,但它的文化已缺乏创造力。希腊化诸国君王、罗马皇帝和贵族在雅典营建的众多建筑物,也只是为了炫耀他们自己的权势。

雅典是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古城。相传希腊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交通

雅典是希腊的铁路和航空枢纽。火车可直达中欧和西欧。雅典市内交通发达,街头每天有约80万辆汽车行驶。雅典是世界上拥有地铁较早的城市之一,地铁于1925年通车,长25.7公里。雅典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是希腊的经济和贸易中心。它拥有希腊的重要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并有铁路与其相连。比雷埃夫斯港可停泊各种海轮,拥有数千只注册商船。

绰号带有“雅典”的英语地名

东方雅典(Athens of the East) — 印度马杜赖

西方雅典(Athens of the West) — 美国加州伯克利

南方雅典(Athens of the South) —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北方雅典(Athens of the North) — 英国苏格兰爱丁堡

北美洲的雅典(Athens of North America) — 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

施普雷河畔的雅典(Spree Athens) — 德国柏林

伊萨河畔的雅典(Athens on the Isar) — 德国慕尼黑

古巴的雅典(Athens of Cuba) — 古巴马坦萨斯

拉丁美洲的雅典(Athens of Latin America) — 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哥

芬兰的雅典(Athens of Finland) — 芬兰于韦斯屈莱

塞尔维亚的雅典(Serbian Athens) — 塞尔维亚共和国诺威萨

博德罗格河畔的雅典(Athens of the Bodrog) — 匈牙利沙罗什保陶克

路西塔尼亚的雅典(Lusa Athens) — 葡萄牙科英布拉

巴西的雅典(Brazilian Athens) — 巴西圣路易斯

米纳斯吉拉斯的雅典(Athens of Minas Gerais) — 巴西茹伊斯-迪福

萨丁岛的雅典(Sardinian Athens) — 意大利萨丁岛努奥罗

佛罗里达的雅典(Athens of Florida) —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兰

南半球的雅典(Athens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 新西兰达尼丁

南美洲的雅典(Athens of South America) — 哥伦比亚波哥大

希腊创建于什么时候?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腊人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

德尔斐太阳神庙遗址公元前第2千纪(以耶稣降生那年为公元元年,在此之前多少年,就称之为公元前多少年,公元前第2千纪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和第1千纪初期的希腊近代考古发掘揭示,希腊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第3千纪末出现了青铜文化,公元前第2千纪初有了国家和文字。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讲希腊语的部落开始在希腊半岛定居。公元前第 2千纪的中、后期,希腊人建立过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旧译“派洛斯”)等小国,已有文字,创造了灿烂的迈锡尼文明。公元前第2千纪中期起,希腊人逐步向爱琴海(包括克里特岛)的诸岛扩张。传说发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特洛伊战争,可能就在希腊人向外扩张的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或者公元前12世纪初。

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一、二百年内,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一些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讲希腊语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引起了塞萨利亚及其以南的许多希腊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迁徙。国家、文字和宏伟的宫殿都消失了,继之而来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希腊人居住的地区占统治地位的“荷马时代”。

公元前8~前4世纪上半叶的希腊 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6世纪末,古代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和平环境之中,没有受到外族的严重威胁。由于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联系日益密切,希腊人从埃及和西亚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在农业和手工业中,铁制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尽管所有地区主要的经济部门都是农业,但在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如科林斯、埃吉纳、米利都、雅典、哈尔基斯、埃雷特里亚、希俄斯等地,商业和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制陶、武器制造等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业也有长足进步,出现了三列桨战舰。公元前 8世纪,希腊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 6世纪中叶,在埃吉纳、科林斯、雅典等地开始铸造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从公元前8 世纪起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人中,又开始形成国家。一、二百年内,陆续出现了一批史家称为“城邦”的小国。但也有一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后期。

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前6世纪末希腊人的广泛移民活动,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人外出贸易,破产者到海 雅典卫城外谋生,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陆续在海外占据一些殖民点。随着希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殖民范围扩大,在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今法国的马赛,包括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南达尼罗河口和利比亚,北抵今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的广大地域内,几十个希腊城邦(远非所有城邦都参加了移民)先后建立了总数逾百的移民区。其中最著名的有林斯人建立的叙拉古,斯巴达人建立的塔连同(见大希腊),迈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庭,米利都人建立的奥尔比亚等。大多数城邦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耕地不足。这个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移民区都成了独立的城邦。它们与母邦的关系,主要限于奉祀共同的神□。随着条件的变迁,彼此间的关系有的疏远,有的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见。同时不少地区出现了移民奴役、剥削原有居民的现象。在广大地域内众多移民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希腊人与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希腊经济的发展,对各城邦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也有一定影响。

希腊人在向外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内部各地区间的交往。以宗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许多“近邻同盟”的建立,奥林匹亚、德尔斐等逐渐具有全希腊意义的宗教中心和竞技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希腊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城邦之间也发生过不同性质的战争,包括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那样的希腊人奴役希腊人的战争。

公元前7世纪中叶以后,重装步兵逐渐成为各城邦公民兵的主要兵种。兵制的变革对城邦政治和社会发展都有影响。贫富分化加剧引起的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奴役以及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的斗争,以奴役外族人为主的奴隶占有制的发展,使许多城邦的阶级结构和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其突出表现为斯巴达的“平等者公社”的形成,以及僭主政治在许多城邦的兴衰。同时出现了一些用成文法规定城邦基本制度的“立法者”的活动,如斯巴达的利库尔戈斯(一译“莱库古”)改革、雅典的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除由波斯人扶植的一些僭主外,在公元前7和前6世纪的希腊,“僭主”一词系指非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的人,他们大多得到公民中下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一些有利于下层群众、削弱氏族贵族势力和影响、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措施。最著名的僭主是科林斯的佩里安德和雅典的庇西特拉图。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斯巴达逐步联合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以米利都为首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推翻波斯统治的起义(公元前 500~前494年),揭开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的序幕(第一次希波战争)。公元前 492年、前490年和前480年波斯军队对希腊的侵略,都以失败告终。在马拉松、萨拉米斯、普拉蒂亚等战役中,反抗侵略的数十个希腊城邦的人民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希腊人的胜利在希腊世界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见希波战争)。西西里岛的希腊人也在公元前480年取得了打败迦太基的重大胜利。

公元前478或前477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以该同盟金库所在地提洛岛命名)。该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质的演变,使希腊世界的整个政治格局变得日益复杂。以奴隶占有制为基础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整个希腊世界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雅典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扩张,斯巴达日益感到不安,并且企图加以限制。忒拜、科林斯、阿尔戈斯等比较大的城邦则都权衡利害得失而在分别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两大城邦集团之间周旋。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各邦之间矛盾更加突出。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臻于鼎盛。城邦之间的矛盾终于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不仅牵涉到希腊半岛的许多城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触及散布在西西里、爱琴海诸岛、色雷斯沿岸和小亚细亚等地的众多希腊城邦。战争以雅典的失败告终。战后,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叙拉古等主要城邦内部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一些地区,公民兵制逐渐瓦解,雇用兵制不断发展。

在希波战争中失败而暂时退出欧洲的波斯,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起重新成为操纵希腊政局的重要力量,并用大量金钱支持斯巴达,帮助其打败雅典。不久,斯巴达因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政治地位问题与波斯发生武装冲突,波斯人转而支持不满斯巴达统治的希腊诸邦。公元前 395年爆发了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87年结束)。同年,在波斯任职的雅典人农指挥的舰队,大败斯巴达海军,迅速清除了斯巴达在爱琴海诸岛派驻的军队。他胜利返回雅典,重建了公元前 404年根据斯巴达的要求拆除的雅典城墙。为了求得波斯人的支持,希腊交战双方竞相派代表与波斯王廷谈判。公元前 387年,斯巴达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统治为条件,在波斯人直接干预下,强迫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邦接受了有利于斯巴达的《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此后,斯巴达重新肆无忌惮地干涉其他城邦的内政,蹂躏他邦主权,扶植寡头。

公元前 378年,忒拜的民主派在雅典人支持下推翻了斯巴达于公元前 382年扶植起来的寡头统治,驱逐了强占卫城达军队。以忒拜为首的维奥蒂亚联盟在埃帕米农达等人领导下,一时成为左右希腊大陆政局的首屈一指的强国。公元前 371年留克特拉之役后,斯巴达军队被逐出中部希腊。随后,埃帕米农达率军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促成了阿卡迪亚的独立,使麦西尼亚摆脱了斯巴达人数百年的统治,重新获得了政治独立。此后,斯巴达不再是希腊的头等军事强国,其政治影响也江河日下。忒拜的称雄于公元前 362年蒙提涅亚战役后结束。在色萨利,费列的僭主雅松(公元前380~前370年当政)也一度雄踞一方,并企图称霸希腊。

利用对斯巴达暴虐统治的普遍不满,雅典于公元前378 年组织了新的城邦联盟。起初,它庄严保证入盟诸邦平等,不干涉他邦内政,不在他邦境内驻兵和安置雅典军事移民,一时博得广泛的支持。但是以雅典为首组织的第二个城邦联盟(史称“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好景不长。忒拜不满雅典接近斯巴达,带领一部分支持者分裂出去。接着,因雅典违反同盟条约而爆发了盟邦反对雅典的“同盟战争”(公元前357~前355年)。雅典的失败使同盟趋于瓦解,于公元前338年正式解散。

马其顿王国的崛起和希腊化时代希腊的北方邻国马其顿的居民在种族和语言方面与希腊人很接近,并且深受先进的希腊文化的影响。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统治下的古代马其顿的迅速崛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马其顿历史的发展,而且使马其顿人的历史从此长期与希腊人的历史融为一体。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的向外扩张,严重损害希腊许多城邦的利益,威胁它们的生存。以狄摩西尼(公元前384~前322年)为代表的雅典反马其顿派,从公元前 4世纪50年代起,即为抵抗马其顿的侵略在雅典内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 338年希腊诸邦联军在喀罗尼亚战役中败北,从此希腊的大部分城邦逐渐丧失了政治独立,沦于马其顿王国统治之下。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开始.

公元前 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腊的历史随之告终。

公元285年,罗马分裂,希腊被东罗马帝国统治。

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希腊被奥斯曼帝国统治。

1821-1832 独立战争

1896年于雅典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现代奥林匹克竞赛。

古希腊历史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读图学史

仔细观察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联系第一单元的内容,你认为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这种环境对于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具有什么影响?

古希腊地图

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篇,克里特岛和迈锡尼是爱琴文明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个中心,代表着爱琴文明的两个发展阶段。大约公元前12世纪,多里安人的入侵导致迈锡尼文明的毁灭,也宣告了爱琴文明的终结。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在希腊本土及爱琴海周边地区的分布格局基本定型,希腊社会逐渐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希腊城邦的形成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古代希腊城邦在形成之初,政权一般都由原来的氏族贵族把持。原由氏族贵族成员组成的长老议事会转化为城邦的贵族会议,掌握着决定城邦事务的大权。部落军事首领演变为城邦的执政官,负责处理城邦的行政事务。部落民众大会则转变为城邦的公民大会,在形式上保留了对贵族会议的提议进行表决的权力。这样的城邦政权组成形式被称为贵族政治。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各自力量对比的差异,后来各个城邦的政权形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城邦从贵族政治演化为民主政治,有的城邦则长期维持着贵族政治。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城邦制度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希腊人在继承迈锡尼文明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学会了使用铁器,完成了产业分工,较早地迎来了经济的大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还初步萌发了对“希腊”的认同意识。

希腊人自古就有共同的语言,大约公元前10世纪初起创制了完备的字母文字。希腊文字与其他古代字母文字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发明了元音字母。这对文字的演变和希腊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便于希腊人间的交流,也强化了他们内部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反映古希腊社会生活的陶瓶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热潮。希腊移民在海外聚居地按照母邦的模式建立殖民城邦,并与母邦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但政治上并不依附于母邦,而是独立自主的。这次移民运动涉及整个地中海区域和黑海沿岸地区,不仅推动了整个地区范围内经济的互动发展,也促进了希腊城邦制度在海外的普及,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希腊经济的繁荣,既来源于其自身生产力进步的长期积累,也直接获益于希波战争[①]的胜利。希波战争的胜利是全体希腊人团结奋战的结果,它捍卫了希腊的民族独立,扩大了希腊半岛与小亚细亚和黑海沿岸一带的经济联系,确保了希腊人在东地中海地区的政治优势和商业霸权,增强了希腊人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巩固了城邦社会的基础。

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内部逐渐形成争夺霸权的政治格局,陷入了长期的内部纷争,并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②]的爆发,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也就开始由盛转衰。

雅典民主政治

在古代希腊人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民主政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主要居民是爱奥尼亚人和阿卡亚人。境内多山,矿产丰富,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却缺乏良田,适于发展航海业和工商业,而不利于农业发展。公元前8世纪,阿提卡全境开始形成以雅典城为中心的统一的城邦。

雅典城邦的公民由贵族和平民两部分组成。建邦之初,实行贵族政治,原来的氏族贵族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特权。随着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要求打破氏族贵族独揽政权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联合其他平民,一起展开了向氏族贵族的夺权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则使雅典城邦走上了古代民主政治的道路。

梭伦头像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梭伦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血缘门第和重新调整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其主要内容如下:废除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的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这次改革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克利斯提尼改革旨在进一步消除血缘关系和财产对城邦政治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如下:按照地域原则对全体公民进行重新划分和组合;以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而且它的权限有所扩大;创设“五十人团”,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这次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实施陶片放逐法时使用的陶片

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图为伯里克利在葬礼上发表演说。公元前431年冬,雅典人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死的将士举行葬礼,伯里克利在演讲中号召雅典人为民主政治而战。

伯里克利执政期间,在保留原有各种机构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第一,除了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以外,所有公共权力机构的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第二,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和权限,使之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第三,实行公职津贴制度,以保证人人可以担任公职。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和外邦人则都被排斥在外。

希腊古典文化的高度繁荣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充分发展的产物。

在城邦制度下,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思想活跃,重视个性发展,从而营造了一种有利于精神文化自由发展的社会氛围。城邦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则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专业人员基础

希腊的伊奥尼亚有哪些优势,能成为早期的文化中心?

伊奥尼亚位于小亚半岛西海岸,爱琴海东岸,这里在古典时代分布着米利都等12个城邦,史称“伊奥尼亚十二城邦”。历史上,这里距离希腊半岛较远,是希腊殖民扩展的地方。然而,从“黑暗时代”以来,伊奥尼亚就成为了希腊的文化中心,出现了泰勒斯(希腊第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地图学的鼻祖)、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阿拉克萨哥拉(原子论的提出者)希罗多德(西方史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萨福(希腊著名女诗人)、阿里斯塔克(希腊最早的天文学家)、西帕库斯等著名的文化人物。因此,爱奥尼亚的文化繁荣原因是值得人们去探究的。

大约在前1100年,希腊半岛遭到了北方多利亚人的入侵,迈锡尼文明遭到了毁灭,社会倒回了氏族社会时代。人们把多利亚人入侵的这个时代称为“黑暗时代”。这个时代的希腊文明无疑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迈锡尼的文化和习俗却因为大移民而得到了保存。

在多利亚人入侵之前,希腊半岛居住着伊奥尼亚人和爱奥尼亚人,还有更早的皮拉斯基人等。当多利安人南下时,大量的伊奥尼亚人和爱奥尼亚人就选择迁徙出了希腊半岛,到达了爱琴海周边的一些岛屿和小亚地区。其中到达小亚的被统称为爱奥尼亚。对于希腊人来说,爱奥尼亚的气候那是十分怡人的,希罗多德称这里是“气候和季节最优美的地区……不管是北方、南方、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像爱奥尼亚那样地得天独厚。”最终希腊的移民在这里建立了十二个较大的城邦,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城邦或者定居点。

爱奥尼亚人将希腊的文化习俗又带到了小亚半岛。例如,米利都的6个部落中有4个是原来阿提卡的部落名称,另外两个来自于希腊北部的帖撒利和彼奥提亚;米利都的保护神依然是雅典娜;米利都保存了大量阿提卡一带的传统、习俗和宗教。因此,在黑暗时代,爱奥尼亚人迁徙到小亚,使得迈锡尼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存,也为后来的伊奥尼亚兴起做好了准备。

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伊奥尼亚的文化就已经开始繁荣起来,著名的荷马史诗就出现于这个时代。在特洛伊战争之后,一些关于该事件的故事和传说就在小亚地区流传,到了黑暗时代,据说这些故事和传说经过了荷马的整理,形成了早期的荷马史诗。

除了荷马史诗之外,伊奥尼亚还出现了另外一位文学巨匠——赫西俄德。他写下了《工作与时日》《神谱》两部重要的作品,他是希腊“希腊训谕诗之父”,他的作品对迈锡尼时代的宗教文化进行了整理,也使得希腊神话传说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古风时代,这里又出现了伊索、萨福等名人。伊索是著名的寓言家,据说《伊索寓言》最早的版本是由他著作的。萨福则是希腊最早的女诗人。

伊奥尼亚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它位于亚洲的最西端,是古代亚欧之间的交通必经之地,同时扼守着地中海通往黑海的海上通道。交通位置的优越使得伊奥尼亚的工商业得以迅速繁荣起来。早在迈锡尼文明时代,小亚的特洛伊城就因为工商业的繁荣文明一时。当时,特洛伊通过向经过土耳其海峡的船只抽税,就成为了一座“富有黄金和青铜”的城市。

爱奥尼亚的城邦建立后,他们享受着过去特洛伊的优势。米利都、以弗所和波凯亚分别位于迈安得河、开斯特河和赫尔马斯河的入海口,控制着从爱琴海通往小亚内陆的交通。其中米利都和以弗所还是意大利、希腊半岛商品的集散地。歧奥斯和萨摩斯控制着由北向南的沿海航线。伊奥尼亚的十二城邦中,米利都的商业最发达,这里有4个海港,每一个海港都可以停泊一支舰队,可以说海上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在古风时代的殖民时期,伊奥尼亚的城邦积极在土耳其海峡、黑暗沿岸建立殖民地,以进一步控制亚欧之间的交通据点。其中米利都人最活跃。在前5世纪,希腊人在黑海建立了90个殖民地,其中大部分属于米利都。这些城市,比较著名的有多瑙河口的伊斯特鲁斯、第聂伯河口的波利斯提尼斯、布格河口的奥尔比亚、德涅斯特河口的提拉斯等。而土耳其海峡最早的殖民地也是米利都人建立的。

具有如此的优势,爱奥尼亚人则多从事航海、经商、造船和渔业,陆地上的居民也可以经营谷物、橄榄、葡萄等,山区则畜牧业发达。在前8世纪到前7世纪,米利都成为了纺织业、染色业、治金业和造船业的生产中心,它生产的羊毛、亚麻织品、陶器产品、葡萄酒、橄椸油等文明与希腊世界。前7世纪,米利都、波凯亚和以弗所开始推行了铸造货币,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的繁荣,是伊奥尼亚文化繁荣的基础。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他创立了著名的米利都学派,而他本身就是商人家庭出身。他可以依据天象来预测雅典的橄榄价格情况,以证明自己善于经商。毕达哥拉斯也是商人家庭出身,而希罗多德和赫拉克利特出生于贵族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文化创作、科学探索,同时也为他们在地中海周边远游提供了资金保障。

由于伊奥尼亚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工商业的繁荣,使得这里的人们更有机会接触到辉煌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等文明的优秀成果。希腊文明,本身就是一个派生文明,它是在吸收两大文明基础只是而产生的一个海洋文明。希腊的科学、宗教、艺术、文字都受到了埃及、腓尼基、古巴比伦、亚述、赫梯等古国的影响。

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他早年曾经到西亚、北非进行游历,学习了巴比伦的观测日食月食和测算海上船只距离等知识,了解了腓尼基人探究物质元素的思想,认识到了古埃及丈量土地的发放和规则。他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古埃及和两河,后来他提出的6个平面几何学的定理,是他对这些数学知识的升华。

泰勒斯之后的毕达哥拉斯曾经在古埃及学习了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话、历史和宗教;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曾经在波斯王宫任教;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有利于小亚、里海沿岸和北非地区,吸收了多个国家的医学知识,称为集大成者。希罗多德等都有在东方游历的经历,这无疑扩展他眼界,丰富了其知识面。

希罗多德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他写下的《希波战争史》涉及整个地中海和黑海的世界,展现了20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风俗和地理。古希腊的地理学十分发达,而古希腊的地理学发源于伊奥尼亚,这和伊奥尼亚人游历范围广泛有关。

移民希腊

希腊移民的具体申请要求如下:

1.主申请人年满18岁,投资25万欧元起购买房产;

2.购买医疗保险;

3.无犯罪记录;

4.可随同申请人:

1)配偶

2)21岁以下,未婚并全日制在读,经济依赖于主申请人的子女

3)主申请人及配偶的父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求按照官方政策为准。

移民希腊的优势:

1.无学历、语言、工作经验、商业背景要求

2.多种选择投资选择,灵活搭配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了解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有所帮助,欢迎在评论区转发点赞多多支持,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和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多多留言!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讲解内容,需要了解更多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相关的事宜可以继续关注小编,以后会有更优质的内容供大家了解!

总结:上述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的关于希腊移民中心在哪里建立(希腊购房移民位置)的详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需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如需了解更多服务,请把您的联系方式私信告知我们